我前兩年剛養多肉的時候,那股子急勁兒現在想起來都覺得好笑——總怕肉肉受委屈,結果越折騰死得越快。
就說買的第一盆桃蛋吧,圓滾滾的葉子跟小湯圓似的,回家趕緊修根上盆,生怕它渴著,剛埋好就澆了滿滿一杯水,還念叨“定根水得澆透”。結果第三天葉子就皺成小老頭,我以為是沒澆夠,又補了半杯,等周末一拔出來,根全黑了——合著我這“好心”直接把根泡爛了!
還有次養吉娃娃,聽人說“多曬能出狀態”,剛上盆就搬去南陽臺曬大太陽。早上看還挺精神,下午下班回家,葉子都蔫得卷起來,像被曬焦的菠菜葉。趕緊移到陰涼處,噴了點水,過了整整一周,葉心才慢慢變綠——后來才明白,剛上盆的多肉根還沒長好,根本吸不了水,你讓它曬大太陽,不是讓它“渴上加渴”嗎?
最傻的是養法師,那時候總懷疑“它到底生根沒”,每天下班都要拔出來看看。剛開始根還是白的,拔了兩次之后,小細根都斷了,再后來葉子開始掉,葉心都黃了。我急得去問肉友,人家說“你這是在拆它的地基啊!根要慢慢扎進土才穩,你天天拔出來,它剛長一點就被你弄斷,能活才怪!”
現在我算摸出點門道了——多肉服盆就是個“慢活兒”,跟人剛搬家一樣,得先收拾行李再適應環境。
上盆前先把爛根枯根剪了,用潮土埋進去(就是捏起來成團、松開散架的狀態),不用澆水,土里面的濕氣剛好能誘根。
然后找個通風陰涼的地方放著,別曬直射光,別老搬動,更別天天扒土看根。
等個十天半個月,看葉心開始變綠,或者輕輕晃一下有抓土力了,再澆點透水——這時候根才真正扎穩了。
你說咱們急個啥?
剛上盆就澆水曬太陽,不就像剛動完手術的人,你硬塞給他大魚大肉讓他跑兩步,能好嗎?
其實養多肉最忌“過度關心”,你覺得是“為它好”,其實是在幫倒忙。就像我那盆現在長得超美的紫樂,當初上盆后我就扔在北陽臺,啥也沒管,過了三周葉心返綠,澆了次水就開始爆側芽——原來“不管它”才是最好的照顧。
你們有沒有過這種“好心辦壞事”的經歷?比如剛上盆就施肥,或者怕凍著裹保鮮膜?其實多肉比咱們想的耐糙,你給它點時間,它自然會給你驚喜——畢竟養多肉,“慢”才是最該有的心態啊!